大学梦不是随便可以放弃的
父亲早亡
寒门少年不弃大学梦
姓名:郭慧阳
毕业学校:泉港一中
高考成绩:607分(理科)
录取院校:南昌大学电气信息类专业
核心提示
9岁的时候,他敬爱的父亲因病离世,高考前夕,疼爱他的曾祖母也撒手人寰。忍着悲伤,怀揣着家人的期盼,郭慧阳以优异的成绩换来梦寐以求的大学录取通知书,但学费却浇息了一家人的喜悦。因为单靠母亲一人打零工攒下的钱,实在无力负担这笔昂贵的费用。
需要帮助的高考特困生和有意参与此次助学活动的热心人士可拨打泉州晚报社助学热线:0595-22200000
泉州市慈善总会助学电话:0595-22500671
泉州市慈善总会助学账户:356052012(泉州银行丰泽支行)
户名:泉州市慈善总会
破书桌
是最好的礼物
郭慧阳的家在泉港区龙山社区前郭村,那是隐匿在闹市区角落里的一座小村庄。村外一排长长的砖墙将他所住的破旧老房子与墙外的繁华区隔开来。
穿过残破的砖墙,走过一段杂草丛生的泥泞小道,记者才找到了这座已近60年的古厝,空荡的大厅里摆放着几张破旧的藤椅。步上“嘎吱”作响的木梯,郭慧阳平日就住在其阁楼转角处的一个小房间里。房子年久失修,泛黄的墙壁早因漏雨而变得斑驳。“这是高二的时候,妈妈给我买的书桌。”摆放在屋里一张古旧的办公桌是他的“宝贝”。采访中,他不时抚摸着书桌上的裂痕。以前他只能蹲在客厅的小饭桌上看书做作业,升入高中后,母亲为了让他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省吃俭用后才为他买来了这张书桌。回忆起收到书桌时的心情,略显拘谨的他露出了腼腆的笑容。“这张桌子可是陪着我一同高考的‘战友’呢。”
一家人撑起的大学梦
在郭慧阳9岁那年,其身患重病的父亲因医治无效而离开了人世。从此,一家人的生计落在母亲郭荣凤一人的肩上。为了赚钱养家,郭荣凤每日起早贪黑四处打零工,常常顶着烈日,用骨瘦如柴的身躯扛起一包包沉重的大米,只为换取十几块钱的微薄收入,而一家五口人也就靠着郭荣凤每月不到1000元的收入,艰难度日。
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郭慧阳年仅14岁的姐姐只能中途辍学,外出打工赚钱。而为了让弟弟能够继续完成读书的梦想,比他年长2岁的哥哥也毅然放弃了继续求学的机会而选择了参军。想着给孙子攒学费,郭慧阳年近80岁的爷爷每日拖着板车步行到菜市场拣剩菜,风雨无阻,只为省下买饲料的钱,“把猪养肥,卖了就能给孩子凑点大学学费了。”目不识丁的奶奶高兴地说。
因为家人的无私付出,郭慧阳从小就比同龄人更加乖巧懂事。“他爸爸去世后,他每天凌晨3点就起床帮我煮猪饲料、喂猪,忙到天亮再去学校上学。”奶奶心疼地说,每个周末郭慧阳还会同母亲一起去打零工搬货物,贴补家用,但即便如此,他依旧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泉港区最好的高中,并且高中三年的成绩始终位居前茅。而在高考结束后的第三天,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他又默默地开始外出打工。
“任性”背后的朴实愿望
生活的重压并没有阻挡郭慧阳求学的脚步,今年高考,他以609分的优异成绩实现了自己的大学梦。但面对每年6000多元的学费,年近半百的母亲,已无力再承担这笔昂贵的费用,便因此萌生了让他放弃求学的想法。然而,一向听话的他却第一次拒绝了母亲的要求。郭慧阳的奶奶悄悄地向记者道出了缘由,原来这看似有些“任性”的高考志愿,其实背后藏着郭慧阳一个长久以来的愿望,那就是“考上一所好大学,找一份好工作,让爷爷奶奶和妈妈不再为了生计而奔波操劳”。说起孙子的这个“小秘密”,奶奶言语里透着骄傲,“他从来不说大话,只要确定了目标,就会脚踏实地地去实现。”
“我真想快点让家里人都过上好日子。”采访结束前,郭慧阳说出了久藏于心的话,他说,家人的希望是支持他前进的动力,知识能够改变命运,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一家人生活的困境。